通知
以农民的名义-----记全国劳动模范燕君芳
编辑: admin 浏览次数: 940 来源:  发布日期: 2015-05-20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不喊累怕苦,但就是见不得农民苦。看见他们苦,我心里就难受,我一定要让他们通过科学养猪富起来。
                                                   ---------题记
                      
 
                     追 梦
燕君芳,出生在陕西周至骆峪乡的一个山村。因为家境贫穷,燕君芳上大学之前没穿过浑全的裤子。女孩子到了十几岁变得爱美起来,燕君芳一屁股坐在地上,从坡地上滑下去,搞得一裤子的泥,为的是让妈妈给她换条新裤子穿。
燕君芳有四个姐妹,两个弟弟。小学快毕业的时候,燕君芳的母亲说:芳芳啊,你上了小学,都会写自己的名字,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你快毕业了,妈觉得你就不要念书了,给咱拔草、喂牛、绣花,过几年给你定个婆家,你弟弟到时也能定个媳妇,好不?燕君芳一听着急了,哭着对父母说她要念书。父亲闷着头不停地抽烟,停了半响才发话:要念也行,你要自食其力……
其实燕君芳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学会了刺绣活。燕君芳总是放学后,和几个大姐绣枕套,拿到集上去卖。 
虽然燕君芳的童年更多充满了贫困的记忆,但燕君芳却始终挺胸抬头:我的家虽然穷,但是我穷并快乐着,我的父母都让我们穿的干干净净,走在人面前,我们活在一种希望之中。
中秋月圆时,燕君芳和弟弟妹妹们,躺在晒着黄豆的屋院里,他们吃着咬不动的月饼,对着夜空唱着《十五的月亮》…… 燕君芳看着幼小的弟弟妹妹,暗下决心:我要争气,我让我家富起来,要过上好日子,我要上大学!
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发愤读书的燕君芳终于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专业。几年的大学生活燕君芳很忙,学校周末的电影、舞会,她基本没去参加过。杨凌周边的村子有很多的养殖场,燕君芳就去鸡场、猪场打工。在鸡场实习的时候,大公鸡把燕君芳的手抓的稀巴烂。洗鸡槽、清鸡粪、照蛋,有时啃着馒头干一天活,大学生燕君芳忙并快乐着。
通过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不断的融合,扑下身子的燕君芳成为同学当中的明星,除自已坚持实习外,她还不断带其他同学去养殖场实习打工,这样的举动受到学校的关注。19987月毕业前,学校决定燕君芳留校任教。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机会呀,看着导师充满期望的目光,燕君芳用手捋了捋前额的头发,咬了咬嘴唇,出人意料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不想留校。导师地站起来,燕君芳你这是唱的那一出呀?!
在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不解和疑惑中,燕君芳坚持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她没有解释什么,这个忙碌的瘦弱的身影从西农大的校园里消隐了。
 20138月,面对笔者的疑惑,燕君芳回答了这一问题:当时,我就想自己去创业。我是一个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我不能为了自己活着而活着。当老师只可以解决我一个人生存的问题。如果我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或改变很多的农民,带着身边的农民富裕起来,那我家的日子自然也就好过了。我要为我的这个梦想而去奋斗。
很快,燕君芳出现在杨凌的街道上,她在邰城路上开了一间饲料门市部,为此她凑借了别人三万块钱。因为燕君芳在学校实习时认识杨凌很多的养殖户,燕君芳就让老师帮助做饲料配方,把饲料先给熟人的鸡场、猪场免费去用,结果一试效果特别的好。
小试牛刀获得成功,燕君芳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小燕,咱这饲料好是好,就是不敢放开用呀……”东卜村猪场场长老彭对燕君芳道出来了饲料无包装、无牌子的顾虑。燕君芳立即联系印刷饲料包装,厂家一听只有2000个的印量都不愿意接活。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燕君芳和她的婆婆连个几个晚上不合眼,把大红色防雨布裁剪成手提式的包装袋,然后再把文字印上去。这种具有再次使用功能的包装袋,很受农村妇女欢迎。一霎时,农科城的大街小巷飘荡着燕君芳饲料的宣传品
应该说,燕君芳在做饲料的时候赶上了好时期。那时候猪价特别好,猪价一高农民也愿意给猪买好饲料。燕君芳的饲料品质高,用纯豆粕,猪吃了好吸收,转化也好。
燕君芳的服务更好。为了让养殖户能试用饲料,燕君芳在农民家里给人家孩子辅导作业,帮着养殖户卖猪、清猪粪、教农民养殖,刚开始,农户们像看热闹一样看着燕君芳的表现,但燕君芳天天如此,时间久了,农民朋友渐渐地相信了这个人,觉得燕君芳这葫芦里“卖”的是一颗真心。因此,燕君芳的饲料短短三个月就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
2000年的时候,燕君芳拥有了事业的第一桶金——100多万元。
正当燕君芳准备在饲料产业继续扩展时,一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向她袭来。
2000年的冬天,猪价持续暴跌。猪肉贱卖,农民纷纷不愿意养猪,很多猪舍被拆除。多数无力偿还燕君芳饲料款的农民,便把猪直接拉过来抵款。
燕君芳哭笑不得,赶紧开始拉猪到市场上去卖。
在风寒交加的这个时候,其实燕君芳的杨凌君达饲料公司账面上已经有100多万的资金了。如果快速处理掉库存原料饲料变现后,燕君芳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宣布公司倒闭,因为公司没有资产,车间厂房全是租的,设备也很简陋。生猪行业遭受重创,燕君芳不必再继续下去了!
“2000年底的时候,猪价一下子掉到了低谷,掉到了十块钱三斤肉。我的库里还有很多的原料,我就是降一半的价钱也是能够卖完的,这样一来加上我账面的钱,我就有很多的钱,公司就可以倒闭了。我完全可以重新找个工作去。但,我想都没想,那年的大年初三过后,我就从家里走了。
看到骤然变冷的生猪市场,农民辛苦无望的难处,燕君芳心急如焚。
燕君芳到哪里去了?她去拜访畜牧专家教授,跟同行去交流,到养猪养鸡户中去调研。当时燕君芳发现农民把猪和鸡都卖的差不多了,鸡蛋也掉价了……经过仔细调查,她认为农民养猪存在八个方面的“顽症”:
一是农民的观念很落后;二是农民缺钱;三是农民养的猪种不好;四是农民的技术跟不上;五是农民的管理跟不上;六是农民的设备设施跟不上;七是农民养的再好的猪卖不出去;八是农民信息来源闭塞。
这八个问题像八个鼓槌重重地敲打着燕君芳的心:我们的农民难道就是贫困的代名词吗?!
为什么农民在经济危机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此的不堪一击,是规模和标准的问题,还是品质、技术的问题?!
燕君芳拿起了书本,不断的查资料看书,她苦苦思索着。最后燕君芳下决心要做一件事情:要养最好的猪,提供最好的饲料,要卖最好的猪肉给消费者。
燕君芳逆水行舟,那种倔劲又上来了!
20016月,燕君芳开始组织建猪场。建猪场要花钱,她的兜里的钱捉襟见肘。这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改造校舍,原来的老房子要拆掉。学校和燕君芳协商,老房子由燕君芳组织拆,给学校一定费用,但清理完垃圾后,门、窗、砖瓦、木料归燕君芳所用。这真是想睡觉有人递枕头。燕君芳喜出望外,立即雇了一批民工拆房。燕君芳整天挺着大肚子和工人一起冒雨干活,常常浑身被雨水浇湿。见此,婆婆急了,跑到工地上对燕君芳说:你们不要孩子我们还要孙子呢!
拆房时燕君芳的老公站在房顶上,穿着大裆裤戴着草帽不停地干活。有人问,燕君芳你老公呢?燕君芳朝房上一指,那就是我老公。那是个民工,哪里是你老公啊?别人不信。
一场连绵的夏雨之后,猪舍盖好了。燕君芳这时不敢松劲,马上又开始选猪种。
20025月,深圳的光明农场,养了一种有知识产权的种猪叫光明猪。这种猪头小,屁股大、身子紧,瘦肉率高,非常适合城镇居民吃猪肉的消费习惯,市场潜力大。经过谈判,这家公司以635头种猪入股。当地政府也支持投资。
有了种猪和资金的保障,万头种猪基地20035月也很快起来了
望着一群哼哼唧唧的猪崽,燕君芳心潮起伏,她对自已说,我,燕君芳,从现在开始要大张旗鼓地——养猪。
               
    从全国重点大学飞出来的小燕子竟然要养猪,这在现在看来也是一件常人不能轻易理解的事情。但燕君芳就这样做了,而且她下定决心要把猪倌当到底。
     200346。陕西杨凌五泉镇毕公村小学杨凌本香集团养猪培训。
    西农大的教授在台上讲的兴致勃勃,台下听课的养殖户却是走的走,说话的说话……几乎没有人认真去听讲。
    教授讲完轮到燕君芳介绍新品种时,底下有农民梗着脖子喊起来:
我说娃呀,我养了一辈子猪,还不知猪咋养?!
一个女娃娃还给我讲养猪,呵呵
说的容易,赔了咋办?
……
这样的声音充斥着燕君芳的耳膜。燕君芳定了定神,镇静下来,她给养猪户承诺由她提供种猪、饲料、技术培训及收购,农民只管养,风险她来承担。
大部分养猪户还是在摇头。
2001年的猪价暴跌危机让农民仍然有些害怕
针对授课不理想的情况,燕君芳出了一个奇招:谁来认真听课,给谁发10元钱。
听课不收钱还发钱,还有这样的好事。闻讯而来的村民能老老实实坐下来听教授和燕君芳讲养猪的事情了。
中国养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几千年的养猪历史让中国的农民认为养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越是我们不以为然的事情,里面的门道却越多。
燕君芳的授课先从改变农民养猪观念入手。燕君芳板着手指头给农民算经济账,给农民讲猪养好了胜过外出打工的效益,给农民讲咋养高品质的猪……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燕君芳把农民当成了自己的亲戚。
说了还要看,农民更相信眼见为实。燕君芳请养殖户到自已的猪场参观,当看到欢实的小猪跑到食槽上方,对着一个压力喷头用嘴一拱,就可以轻松喝到水,农民朋友们一个个哎呀呀啧啧称赞,猪一点都不笨!
就这样,通过一步一步的行进,燕君芳在2003年上半年跑遍了杨凌、扶风及周边地区的所有农村,先后给700多位村民讲课,花费5万多元,发展了200多个养殖户,其中出栏2000头以上的大户就有100多个。
一年之后,燕君芳按约定将村民们养的商品猪回收了。
凭着这股韧劲朴实的燕君芳又打动了世界银行的专家,给了她科技扶贫贷款,有了资金的支撑,生猪产业链推进的更快了。
接下来怎么办?燕君芳早就酝酿好了一个办法。  
燕君芳给这种保持着原本香味的猪肉取名为本香肉。燕君芳决定要在消费水平较高的西安市区进行推销。她选中了大企业聚集的高新区南郊,20059月,燕君芳第一个本香专卖店开业了。
但最终事与愿违,燕君芳有些失落。
高新店开业后销量很不理想,一天下来仅仅只卖45斤肉,而店里的成本必须一天要卖100多斤肉才能保本。
住在南郊的居民多数是城市里的高收入人群,他们的消费能力应该没问题,那为什么猪肉卖不动呢?正当燕君芳理不出头绪时,店员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白领都不太爱做饭,生猪肉对他们来说有些麻烦这句话让燕君芳更加上火,如果猪肉卖不出去,专卖店开着就是赔钱。更严峻的是如果再这样下去,从农户那买来的商品猪最后都砸在自己手里,用不了一年,自已的老本就会全赔光。
怎样才能让不喜欢做饭的消费者来买本香猪肉?燕君芳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最后她从做饭这个习惯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他们不是图方便吗,我们能不能把有些生的,给卤成熟的,这样回去以后他蘸点水就可以吃,再一个,我们也可以上一部分蔬菜、水果。燕君芳及时调整产品种类,增加熟食、水果和蔬菜,给忙碌的城市上班族提供了方便,方便带旺了专卖店的人气,最终带动了鲜肉的销售。    
本香肉肉嫩、好炖,出肉率高,逐渐受到西安市民的认可。燕君芳在西安和杨凌目前一共开了100多家专卖店,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市民也可以吃到健康的本香猪肉。
数年艰辛织就一片锦绣。由燕君芳一手创建的杨凌本香集团,现在发展养殖户5000多个,建立150个养殖基地,母猪存栏数达20000头,现年出栏商品猪近50万头以上,生产饲料1万多吨,屠宰生猪近30万头,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陕西杨凌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凝结了党和政府太多的心血与汗水!
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扶贫对象,可以静下心在这里学习掌握技术,实现自已的创业梦想。
为了让更多的创业人员能实实在在学到科学养猪的技术本领,燕君芳挑头投资建设了20万头仔猪繁育基地。
刘杰,陕西三原县独李镇人。一位帅气的“9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
2012年刘杰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到陕西杨凌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学习。从20128月进入实训基地到20138月,小刘已经养了600头猪。在这里刘杰深切体会到了课本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刘杰每天按照严格的饲喂流程和管理标准和商品猪亲密接触,小刘说他已经喜欢上养猪了。
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刘杰可以获得100元的创业补贴。一年多,他已经拥有6万元的收入了。
赵卫峰是周至县候家村人,今年32岁,之前是厨师。去年县上宣传实训基地时,他作为农村创业青年报名来到杨凌。
赵卫峰说他在基地最大的感受是颠覆了他以往的观念,养猪真的是需要在品种、饲料、卫生、防疫、环境上下功夫,对猪实施精细化的饲养。猪品质好好了,效益自然会显现。同时,只有初中文化的赵卫峰也感到和大学生刘杰的差距,赵卫峰说他目前在饲养方面不吃力,但只要涉及猪的疾病防治、观察借鉴他便有点跟不上文化程度比他高的学员。
现在才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说这话的时候赵卫峰有点害羞。
……
在这里,燕君芳给猪听音乐让猪放松,吃的是豆粕等高蛋白的饲料,猪舍里宽敞明亮,常年恒温25度,配有自动饮水机……
燕君芳认为,安全的猪肉一定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
在杨凌,像刘杰、赵卫峰这样的学员两年之后回到家乡,如果要搞养猪场,当地政府提供会8万元贴息贷款,支持其创业。现在已经有200多人培训结业,30多人创业建起了猪场。目前,实训基地这种模式已经复制到陕西凤县、永寿、乾县等地。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燕君芳这条滚动的: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猪肉深加工--肉食品连锁专卖--有机肥生产,形成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正是我国生猪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这条滚动的链条上,寄托着多少亿万农民的梦想,承载着一代又代人的中华强国梦!
燕君芳在十年里经历了创业的酸甜苦辣,打造出一个全生猪产业链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培训3万农民,安排就业人员1000多人。
十年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呀,燕君芳把女人最宝贵的十年美丽时光,几乎全都奉献给带动农民致富,让消费者吃上健康猪肉这件事上。
十年来,燕君芳历经市场波动与残酷竞争,却更加从容;
十年来,燕君芳面对食品安全事件冲击,始终本色本香;
十年来,燕君芳有多次转投高回报产业的机会,但仍坚持信念不变
……
中国农科城的夜宁静而轻松,西农大北校区家属院高楼洒射出橘黄的灯光,使家的温馨溢满人的胸中……
一户人家的客厅里,燕君芳仔仔细细地在给一位老奶奶洗脚,老人满是慈爱地望着蹲在地上的“芳娃”。每到回家的时候燕君芳都要给奶奶洗脚。此刻的燕君芳是最为幸福的。
如果,燕君芳从你面前走过,我相信你会根本注意不到她。燕君芳从不佩戴首饰,始终一身素服,把她搁进人群里就会找不见。
人不看你说什么,就看你做什么。这辈子,就想让农民富起来,就想让农民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这就是我干事的名义。如此一个羸弱的女人,心里却装着亿万的农民兄弟。
燕君芳志存高远。我们为她鼓掌!
联系我们 | 在线解答 | 专题报道 | 入会说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陕西省女企业家协会 建议您使用1024*768最佳分辨率浏览网页
备案号:陕ICP备11007472号 西安华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